圖為廣州市社會應急力量天河孵化基地展覽廳一角。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攝
大洋網訊 空中救援無人機、水域救援頭盔、高揚程液壓排澇泵組、無線通訊設備……廣州市社會應急力量天河孵化基地展覽廳展示了應急救援所需的各類專業設備和應急救援知識。昨日,廣州市社會應急力量天河孵化基地在天河區員村四橫路1號大院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個社會應急力量孵化基地,活動上還進行了廣州市社會綜合應急救援隊授旗儀式。
計劃成立社區志願者救援隊
廣州市應急管理局聯合天河區政府、天河區應急管理局,建設全國第一個社會應急力量孵化基地,並組建廣州市社會綜合應急救援隊。據瞭解,天河孵化基地常態下用於日常辦公、會商、培訓演練、風采展示。基地展覽廳展示着山地救援、水域救援、城市搜救等不同救援情景下所需的專業設備和知識,接下來基地展覽廳還會陸續增加專業救援設備的展示內容。
廣州市社會綜合應急救援隊首任隊長盧芊霖介紹,救援隊接下來將在各個街道、社區進行應急救援知識的培訓和宣講,還計劃成立社區志願者救援隊,“讓社區居民或街道幹部在有災情的時候可以自救,解決一些初步的、淺顯的災情。”
在非常態下,基地用於社會應急力量應急指揮調度,在接收應急管理部門應急處置通知時,實現指揮調度、任務出隊等功能,可7×24小時不間斷值守運行。據介紹,基地在一樓設置了應急指揮室,在發生突發事件的時候,社會綜合應急救援隊的隊長、副隊長和專家顧問團隊的負責人,會集中到一起對突發事件進行分析研判,確定救援初步方案以及需要出動的隊伍類型、人數、裝備等。
四樓駐紮着13支社會應急力量隊伍,當發生突發事件時,在市應急管理局的統籌指導下,各支隊伍接受市應急管理局的指揮和領導,迅速攜帶裝備趕赴突發現場,接受現場指揮部的統一調度、管理,參加救援處置工作,確保救援處置工作成功。
廣州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孵化基地的統一指揮調度,也保證了救援信息的暢通,應急救援的信息渠道會第一時間與市應急管理局的指揮室、值班室同步聯通。“未來,社會應急力量孵化基地模式將從這裏起步,輻射全市,帶動社會應急力量由小變大、從弱到強。”盧芊霖説。
救援隊伍協同作戰
今年10月,市應急管理局和天河區應急管理局從入駐孵化基地的13支隊伍中,篩選出100名骨幹隊員,組建廣州市社會綜合應急救援隊。根據專業特長,社會綜合應急救援隊下設5個專業救援分隊,分別是山地救援分隊、城市搜救分隊、水域救援分隊、醫療救援分隊、後勤保障分隊,另設1個專家顧問團隊,建立運作機制,協同作戰。
在11月17日舉辦的綜合應急救援演練中,市社會綜合應急救援隊首次亮相,現場演練模擬森林火災、危化品泄漏、羣眾被困等場景。
演練中,現場指揮部10分鐘搭建完畢,專家迅速研判,無人機、無線電設備及時投入使用,48名隊員攜帶裝備設備聞令而動,科學快速處置了突發事件,達到了磨合機制、鍛鍊隊伍、打造尖兵的目的。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曉宜、秦松